借力其他城市的资源来发展自身,已成为很多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思路之一。据维科网产业招商统计,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杭州等万亿GDP城市因其活跃的民营经济、明显的产业溢出效应和相对开放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每年都吸引了很多城市来访并招商,成为最受其他城市欢迎的招商“淘金地”。那么,来这些经济强市招商和考察,应着重关注哪些优势产业呢?
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光子与器件、基因与细胞技术、类脑智能、新型海洋经济、氢能与储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打造“两极两带”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空间布局,各区结合自己特色和优势,建设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特色园区。张江科学技术创新极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科学技术创新核心策源地,构建上海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创新极;临港产业增长极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绿色再制造等新兴起的产业,再造一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综合性基地;环中心城区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带以杨浦大学城、虹口北外滩、静安市北产业园、普陀中以创新园、长宁虹桥智谷、闵行紫竹、徐汇漕河泾、徐汇西岸、浦江智谷等为核心区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科技中介等高技术服务业;环郊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带包括嘉定、青浦、松江、金山等西部长三角沿线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轴,宝山、长兴岛、金桥、祝桥、临港、奉贤等东部沿江沿湾高端制造业开放发展轴,以及涵盖松江工业区、康桥工业区、金桥、祝桥的中部高端制造业发展轴,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产业。
20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网络与通信、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施、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海洋产业。
8大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形成开放弹性有机紧凑的城市发展格局。福田区是深圳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总部经济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罗湖区是深港社会协同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盐田区是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新兴起的产业高地、滨海旅游重要基地;南山区是科技产业创新、高等教育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宝安区是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重点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文旅经济和高端制造;龙岗区是深圳城市东部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龙华区是深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数字化的经济先行区、未来城市试验区、智慧治理示范区、重要交通枢纽、新兴起的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坪山区是深圳城市东部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创新集聚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光明区是深圳北部中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重要交通枢纽,科研经济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大鹏新区是滨海旅游服务中心、海洋科技和教育基地、精准医疗和康复医学发展先锋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八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
构建“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的产业功能布局,形成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实现产业协同互补、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依托中心城区建设数字化的经济核心区,重点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以数字赋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引领全市打造智慧之城;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优势,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东部、南部创新经济增长极,带动全市打造创新之城;发挥空港、海港、铁路港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枢纽经济,增强高端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打造支撑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之城;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功能特色,支持重点产业平台创新发展、提升能级,加快建设价值创新园区,形成错位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光通信、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节能环保。
十大优势产业链:生物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器械、机器人、光通信、高性能纤维材料、钢铁新材料。
形成“一核一带双轴,一湖两带一区”的总体格局。其中,“一核一带双轴”以历史城区为核,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城市新中心,积极培育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区域性新中心,以沿江绿色发展带、沪宁创新发展轴和通苏嘉创新发展轴为依托,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空间。
九大标志性产业链:视觉智能(数字安防)、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现代纺织与时尚。
打造“一廊五区四港多点”重大发展平台。“一廊策源”: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以全面增强创新策源力为核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五区引领”:聚焦科学技术创新、对外开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态文明、未来城市等功能,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杭州钱塘新区、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等为引领,建设一批能级高、带动性强的重大平台,逐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四港联动”:坚持“双网融合”导向,统筹推动空港、陆港(铁路港、公路港)、河港、信息港“四港”建设。“多点支撑”:推进产业平台系统性重构、创新型变革,推动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优化产业平台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平台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