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政育人水平,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组建多元集体备课团队、科学制定集体备课计划、严格规范集体备课流程、名师现场导课赋能课堂、凝练集体备课经验等形式,点亮思政课育人新航标。
明分工:组建多元集体备课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开设五门思政课,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按照课程类别,每门课组建一个集体备课团队,由课程所在教研室负责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工作,确保授课教师全员参加,全程学习,全方位得到提升。通过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定方向:科学制定集体备课计划依据学期授课内容,各备课团队制定详实的集体备课计划。一人一专题,根据学期全部教学专题,将每个专题落到一名教师名下,确保教学内容无遗漏;一课一重点,明确备课任务,如教材分析、案例选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整合等,为备课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一专题一节点,确定每个专题备课的具体时间节点,确保教学进度与质量的双重把控。
聚共识:严格规范集体备课流程为保证集体备课的顺利开展,确定每周三为集体备课日。集体备课过程中,主备课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研读,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熟悉教材内容,初步进行教学设计,详细解读备课内容,简要介绍教学思路、方法、预期目标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成员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主备课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讨论,形成统一的教学框架和核心教学内容。最后,主备课教师根据备课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二次调整提升和完善。
提质效:名师现场导课赋能课堂作为省教指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王淑桢教授在第三轮集体备课现场进行导课,对备课素材进行逐页梳理加工,勾勒出教学内容的逻辑线条,提炼出各层次标题,标注出清晰的知识重点,加入适恰的经典案例,形成教学定稿。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确保每一次教学都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见成效:凝练集体备课经验历经一年的实践探索,名师导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融合,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强大引擎。本年度,备课团队完成了《思想道德和法治》课集体备课22次、《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4次、《综合实践》课集体备课2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集体备课14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31次,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构建了高效课堂生态、创新了同课异构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